初登扶桑

京都 2016-05-26-2

踏進「全日空」的機場服務區,操純正日語的服務小姐趨身上前,引導我至正確的櫃檯劃位。耳中聽的眼裡看到的全都是日本,讓人幾乎忘了這裏是上海浦東機場。
不同於以往的公務旅行,這是自己生平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。很興奮,也很期待。

行前對我要去的京都和東京做了功課,由於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暫,在行程安排上傷透了腦筋。
所幸,舒國治的《門外漢的京都》給了我一些啟發。
想要在短暫的空檔(京都一整天外加一個晚上,東京半天)走完整個京都和東京是不可能的。與其如此,不如就做個門外漢吧!
選兩三個地方仔細看看,剩下的就過其門而不入,下次專程休假再來補足。有了這樣的心理建設,旅途中也就感到從容而自在了,不會因為時間壓力而患得患失。

由上海飛往大阪只需要兩個小時左右。
走出關西機場,在Vodafone的櫃檯租了日本當地的手機,搭上開往京都的JR列車,到達京都的旅館已經是傍晚時分了。

京都 2016-05-26-1
由關西機場開往京都的JR特快列車。

我下榻的是「京都東急酒店」,離京都車站只有十分鐘的車程。
東急的房間很小,但是乾淨、簡潔,浴室中的個人用品在質感和功能上也頗為講究,這充分反映了日本人對於「極簡主義」的奉行與推崇。

京都 2016-05-26-3
京都東急酒店。

從旅館的落地窗望出去,京都的天際線像極了台灣中南部的城市,走在街上的感覺也非常神似。我這才能夠體會日本人對台灣五十年的統治,其所留下的影響有多麼巨大。而這還只是看得到的有形影響,無形的、精神上的影響其實更加深遠。

京都 2016-05-26-5
京都的天際線。

經由日本友人的指引,我在旅館附近找到了名叫「橫綱」的拉麵店。
從昭和四十七年京都南區「吉祥院」附近的一個小麵攤開始,三十幾年後的今天「橫綱」已經發展成擁有二十七家分店的拉麵連鎖店。
「橫綱」的湯頭只有一種,以豬骨為主。看來店東相當堅持當初創業時的口味。
這是我在日本的第一碗拉麵,卻忘了留下照片,十分可惜…

在京都的第一個晚上我選擇當個普通觀光客,到市區最熱鬧的地方逛逛,那是由鴨川、河原町通、三条通、四条通這四條街及週邊區域所組成的商業區。

先斗町、木屋町以及河原町是餐廳和居酒屋聚集的地方,不同的是,先斗町是以上班族為主要消費族群,而年輕人大多是去木屋町。
週六的夜晚,木屋町裏多的是喝得醉醺醺,在居酒屋門口拼命嘔吐、得靠男友攙扶才能走路的年輕女孩。所幸在新加坡時便已領教過日本女同事喝酒的功力,也就見怪不怪了。

京都 2016-05-26-4
午後的先抖町。

沿著三条通往東走,過了三条橋就是「祇園」。
祇園裡有什麼呢?「祇園南座」、「花見小路」、「白川」、「八坂神社」、「祇園甲部歌舞練場」、「京都宮川町歌舞練場」…

可惜我對藝妓沒興趣,倒是沿著三条通兩旁的商店很吸引我,其中藏了許多古老店舖。只是時間已晚,九點一過,商店紛紛開始打烊。
就將整塊祇園留給下次來時再看吧!

作者

保羅

左手拿筆右手執相機,極端理性的水瓶座; 中年大叔的毛病全都有,心裡嘮叨碎念的OS從來沒少過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