灣仔都市傳說 - 三光者,日月星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8

今天是鬼門關的日子,那就趁今晚百鬼夜歸之前,再講個關於灣仔的鬼故事吧!

太古廣場三座後方山坡上的老社區,是我在灣仔最愛走動的地方。
雖說它老,近幾年已經轉型成為高級住宅區;也因為鬧中取靜又兼顧生活機能,許多在金鐘和中環金融區工作的外國人選擇住在附近。
即便如此,漫步在異國風情和文青氣息的巷弄中,依然可以見到歷史發展的痕跡。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7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10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9

1845年,天主教聖方濟各教堂在附近建立,所以才有了「聖佛蘭士街」和「進教圍」這些路名;時至今日,聖佛蘭士街和星街交口仍然有聖方濟各修道院和學校。
此外,聖佛蘭士街原本也是天主教墳場的所在地,後來為配合都市發展於1848年遷移至跑馬地。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6

1889年,香港電燈公司在永豐街設立發電廠,並且於1890年12月1日晚上六點整點亮香港第一批路燈。
因為有發電廠,於是附近就有了「電氣街」、「光明街」,還有取自三字經「三光者,日月星」的「日街」、「月街」和「星街」。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4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3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2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5

講到星街,這篇的重點來了…

星街後方的山壁裡有英殖民時期留下來的防空洞。二戰期間,灣仔的英軍設施遭受日軍猛烈轟炸,據說防空洞裡有許多居民慘死其中。
戰爭結束後,附近不斷傳出有鬼魂滋擾的事件;當地居民認為防空洞口是通往幽冥世界的鬼門,於是集資在洞外建一座供奉大伯公 (土地公) 的小神壇,並且在神壇上方掛了一幅兩、三層樓高的紅色布幔來遮蓋防空洞口,據說那是一道震攝冤魂的符咒。

後來星街為了進行都市更新,將大伯公神壇遷至他處。據說之後便怪事頻傳,甚至有街坊深夜目睹死人頭在日、月、星街四處亂飛,直到在原址重新設立大伯公神壇,並且將紅色布幔嵌入鋼製框架中,這才恢復平靜。

日月星街 2019-08-29-1

如今神壇上方的大型紅布幔已被撤走,只留下空盪盪的鋼製框架。
每當我走過星街並在神壇前佇足時,總能感受到有莫名的陰氣與壓迫感從後方的防空洞口透出來,不知道這是不是心理作用…

作者

保羅

左手拿筆右手執相機,極端理性的水瓶座; 中年大叔的毛病全都有,心裡嘮叨碎念的OS從來沒少過。

One thought on “灣仔都市傳說 - 三光者,日月星”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