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婦之店 — 兒時記憶的殞落

昨晚看到新聞報導,台北市東區以自助下午茶和晚間樂團現場表演聞名的西餐廳「主婦之店」,因為不堪虧損,已於11月26日歇業。據說于冠華、黃小虎、傅薇等曾在該店駐唱過的歌手紛紛表示惋惜與不捨…

小學五年級以前,我住在台視後面的巷弄裏。在那個還有火車經過的年代,鐵路對面的忠孝東路商圈對我們而言,像是另外一個世界。
每到夏天,母親和鄰居媽媽三不五時會帶我和弟弟到鐵路的另一邊,那裡有我們喜愛的「頂好遊樂場」,而媽媽們則大多去逛「頂好商場」和忠孝東路對面的「龍門購物中心」。
於是,我們帶著興奮的心情,吃完晚飯,洗完澡,脖子灑上白白的痱子粉,穿上小背心,開開心心地跟著大人出門。
穿過零星的芭蕉園,沿著現已拆除的復旦橋,走上行人天橋跨越鐵路。此時,可以遠遠地看見忠孝東路敦化南路口的繁華,那表示目的地已近了。

在這段路途中,每次都會經過位於190巷內的「主婦之店」。
除了是一間常常路過的店家,由於我的小阿姨當時正在店裡擔任服務生,它對我也多了一份親切感。

如果我沒記錯,「主婦之店」1968年開業時是東區第一家西餐廳。老闆是來自上海的徐先生,當時以上海式西餐和西點蛋糕聞名。「Zee」是上海話「徐」的發音,所以當時的店名「Madam Zee’s Bakery」其實是「徐夫人的店」。
據小阿姨說,店裡的主廚是徐老闆從美軍顧問團請來的,他的牛排和漢堡是道地的美國味;她還說,徐老闆對餐點的要求很高,若有客人沒有把食物吃完,他會詢問客人是不是味道有問題,甚至會親自試吃客人剩下的食物。

在我的兒時記憶中,「主婦之店」是從街邊往內縮約三、四公尺,然後要踏上好幾階水泥板才是餐廳大門,門前內縮的部份則植上草皮。因為餐廳是在三角窗的位置,隔壁的空地尚未蓋起樓房,所以非常顯眼。
除了草地和台階,「主婦之店」給我的另一個重要記憶就是它的「波士頓派」。派裡內層冰涼香濃的奶油,直到現在我的味蕾印象還是非常深刻。也許是心理作用,我覺得「主婦之店」的波士頓派是我至今吃過最好的。
有時母親帶著我們經過「主婦之店」,會順道進去看看小阿姨,然後買個波士頓派回家給我們享用,那是我兒時快樂的夏日時光。

二十幾年過去,這期間我們經過幾次遷徙,最後搬離了台北市,我自己也因為求學和工作四處漂泊,不再有機會經過「主婦之店」。

十多年前,因為在一本室內設計雜誌看到關於「主婦之店」的報導,興起了再次造訪的念頭。徐老闆的兒子接手生意之後,將「主婦之店」的英文店名改為「The Zee’s」,也將其轉型為白天供應餐點和自助式下午茶的餐廳,晚間則是有現場樂團表演的夜店。這在當時是個大膽的嘗試,果然抓住了流行的浪潮,聲勢如日中天。

還記得當時站在店門口,怎麼樣都無法與記憶中的「主婦之店」連在一起。草地和台階不見了,整個店面下降並與街道切齊,這對我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店。
室內有拱形的紅磚結構框架與外露的鋼樑,室內設計師似乎想在後現代與文藝復興之間尋求某種交集。

晚上八點多,離樂團開唱還有一個多小時,店外早已人聲鼎沸;而店內工作人員將餐廳的對外窗戶一一用木板遮蔽,舞台燈光和音響也開始運作,原本氣氛優雅的西餐廳頓時轉變成五光十射的夜店。

不過,這些都已成往事。

如果「主婦之店」當初專注在它的西餐糕點本業,今天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?
比它晚一年開業的東區另一老牌西餐廳「沾美」,四十多年來專注本業,至今仍然屹立不搖。

不管如何,「主婦之店」結束營業,象徵一個 live 時代的結束。以後在台北市想要看夠水準的 live 表演,大概只剩下蕭敬騰曾駐唱過的「天秤座」吧!

 

註一:「主婦之店」店外照片引用自http://tearrain0.pixnet.net/blog/post/34741225
註二:「主婦之店」店內照片引用自http://blog.xuite.net/lightblue33/living/33047793-東區:主婦之店下午茶吃到飽

作者

保羅

左手拿筆右手執相機,極端理性的水瓶座; 中年大叔的毛病全都有,心裡嘮叨碎念的OS從來沒少過。

發表留言